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古道新风

草原上的驯牛赛

2025-08-08 四川在线

  8月7日,阳光穿透云层,蓝天白云下,海拔3600多米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雅克音乐牧场热闹了起来。身着节日盛装的农牧民,和各地游客早早赶到这里,观看一年一度最具特色、最惊险、最刺激的驯牛比赛。


红原驯牛比赛。徐中成 摄

  与往年红原、阿坝唱“独角戏”不同,今年的雅克音乐牧场里,来自川甘青三省份的牧民骑手同场竞技。29名骑手头戴防护帽,身着防护背心,按编号顺序逐一进场驯牛。

  裁判员举旗示意,现场工作人员配合帮助,骑手们用皮绳套住相对应的公牦牛,骑上牛背,随着牦牛奔入场地,骑手们在牛背上精彩“起舞”,进行驯牛比赛。

  “比赛的这些公牦牛,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原麦洼牦牛,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身体健硕,也是最烈性的,野性十足。”活动赛事承办方相关负责人扎登告诉记者,驯牛赛以选手骑上牦牛的时间长度作为基础评分标准,牦牛蹦跳幅度大、次数多,骑的时间越长得分越高,从牦牛背上摔下来了或牦牛明显蹦跳停止3秒后,即结束比赛。

  驯牛并不容易。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当工作人员把围栏一打开,伴随着动感的音乐旋律,狂野的公牦牛就大发“牛脾气”,冲进牧场上蹿下跳、狂奔不停,拼命想把牛背上的骑手给甩下来。而骑手坐在光滑的牛背上,一只手紧抓牛肩绳,一只手拽住牛尾巴,两腿夹紧牛身努力保持平衡,并凭借高超的技艺和胆量去驯服牦牛。

  “嘿嘿嘿……”在精彩的驯牛比赛角逐中,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沸腾了整个红原大草原。

  23岁的红原骑手俄沙多尔基在来回冲撞、旋转跳跃的牦牛背上大显身手,并以9.997的高分一举夺魁,获得3万元奖金。俄沙多尔基家住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家里养有200多头牦牛,一家人对牦牛有着特殊的感情,“牦牛不仅是我们的衣食来源,还是我们的好帮手,牧场转场托运全靠它。”


驯牛比赛获奖选手。徐中成 摄

  为何要搞驯牛?红原是我国五大牧区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牦牛文化之乡。驯牛在游牧文化当中代表着一种野性之美、征服之美,是将传统游牧技能与现代竞技理念结合,也是高原藏家儿女热爱生活、敢于挑战的写照。

  有意思的是,不仅成年人驯牛,当地还举行了少儿骑牛犊比赛,参赛的都是红原县8至11岁的孩子。家住瓦切镇德香村的旦真甲今年12岁,已是第五次参加红原少儿骑牛犊比赛。再次夺得冠军的他很兴奋:“得了奖很开心,我喜欢骑牛、骑马,都得行。”


少儿骑牛犊比赛。徐中成 摄

  红原驯牛比赛已连续举办5届,这也是红原牦牛文化节的特色赛事活动之一。今年,红原大草原牦牛文化节还举办牦牛选美、牦牛产奶量比赛等活动。这些源于民间的赛事活动,为传统游牧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让高原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走进大众视野,显得格外吸引人。


挤牦牛奶比赛。徐中成 摄

  “红原是纯牧业县,红原人的生产生活与牦牛密不可分,我们要坚定吃生态饭,做‘牛’文章,过‘牛’日子。”红原县委书记阿江说,下一步,还要邀请全国驯牛高手来参加比赛,让牦牛文化走向全国,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