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独家采编

【路见西藏 中央媒体“两路”行】怒江大桥细节里的红色印记

2024-10-16 中国西藏网

  怒江大桥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假如从空中俯瞰,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它被称为川藏公路的咽喉要道:几乎是在怒江的最窄处,一座钢架桥连接两岸,桥下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水。


图为从第二代怒江大桥位置拍摄的、第一代怒江大桥保留的桥墩和第三代怒江大桥 摄影:王妍丹

  据昌都市八宿县文旅推介员达瓦卓玛介绍,第一代怒江大桥是贝雷桥,使用的是当时军队快速建桥的方法,由钢架组成箱体架设而成。1953年6月,筑路部队到达怒江东岸,刚好是八宿县的雨季,怒江水势汹涌,有很多的暗流、深滩。筑路部队先后4次渡江,以牺牲多人的代价,连接了东西两岸。


图为八宿县文旅推介员达瓦卓玛介绍怒江大桥相关情况 摄影:王妍丹

  第二代怒江大桥是在1972年建成通车的,最初是水泥混凝土拱桥。2013年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在原有位置又修建了一座钢架桥,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第二代怒江大桥。

  第三代怒江大桥是在2018年建成通车的,全长165米。


图为怒江大桥遗址纪念馆 摄影:王妍丹

  虽然第一代怒江大桥已经拆除,但还特意保留了一座桥墩。这不仅是一座桥墩,更是一座丰碑。在这里还修建了怒江大桥遗址纪念馆,详细介绍了修筑怒江大桥的艰辛。很多过往的车辆会在通过时鸣笛致敬,还有行人特意驻足留下祭品,用自己的方式缅怀筑路英雄。


图为介绍怒江大桥建设情况的碑前,摆放着往来行人带来的鲜花和祭品 摄影:王妍丹

  达瓦卓玛说,怒江大桥更是民族团结之桥,为了修建怒江大桥,先后有10名筑路战士牺牲,安葬在八宿县烈士陵园。现在,八宿人民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是谁为我们修建的这座桥。(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妍丹 编辑/杨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