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独家采编

西藏科考新纪元:十大可持续进展筑牢高原永续发展根基

2025-11-21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其生态关乎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自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将“变化与可持续性” 作为核心命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综合集成应用发布会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发布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综合集成十大应用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对地球之巅的科学认知,更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为西藏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与行动指南。  

  科考首次对西藏的冰川、湖泊、冻土与河流进行了系统性“体检”,精确量化了“水塔”固态与液态水体的盈亏。研究发现,气候变暖正导致冰川退缩,但降水增加同时使湖泊扩张,这种“失衡”状态对下游数十亿人口的长远供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这一成果为建立国际河流水资源协同管理、预警冰湖溃决等巨型灾害提供了科学基础,是保障区域水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 

  科考揭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年碳汇量高达1.3亿至1.6亿吨,对抵消全球碳排放贡献卓著。这一发现将西藏的生态保护提升至全球气候治理的战略高度,为西藏争取生态补偿、发展碳汇经济提供了可量化的价值基石,真正让“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图为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综合集成应用发布会现场 摄影:王淑

  针对高原日益活跃的灾害链,科考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精准识别了数万处灾害隐患点。这项成果直接服务于青藏电网等“生命线”工程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安全,以科技力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扫除了关键障碍。 


图为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综合集成应用发布会现场参会人员参观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展览 摄影:次旦拉姆

  科考成果直接惠及民生,通过培育优质青稞品种、推广智慧牧场管理等技术,在保障草畜平衡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农牧业生产效率。这一进展推动了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帮助农牧民在守护家园的同时增收,实现了生计的可持续。 

  科考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将海量数据开放共享。这一平台打破了数据壁垒,避免了重复投入,保障了高原研究的代际延续性与全球合作,为未来数十年的科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数据燃料。 

  通过对古人类遗迹的研究,科考揭示了数万年来人类适应极端环境的基因与文化智慧。这些“历史的经验”为现代高原医学、健康保障和人居环境规划提供了宝贵启示,是实现人类社会在高原永续繁荣的文化根基。 

  科考系统普查了冰川中的微生物资源,发现了海量新物种。这个巨大的“天然基因库”是未来生物医药、新能源技术的潜在源泉,为生命科学和绿色经济的长远发展储备了战略资源。科考的生态本底调查成果,直接应用于羌塘、珠峰等国家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确保了保护地体系的划定科学、管理有效。这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全球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最核心的科技支撑。 


图为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展览局部 摄影:次旦拉姆

  科考研究城镇布局、建筑节能与清洁能源利用,为高寒地区提供了绿色、低碳的人居环境解决方案。这项成果致力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是保障西藏社会长治久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西藏的实践,成功地将基础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融合。这十大进展标志着科考从“认识世界”迈向“守护未来”的新阶段,它们共同编织了一张以知识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永续为目标的绿色发展蓝图。这不仅为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了“中国方案”与“西藏样本”。(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次旦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