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戴上MR眼镜,耳畔水声潺潺,眼前乌镇昭明书院的光影流转,渐变为西湖畔的文澜阁;数字人“纪晓岚”正招手邀你走进历史,讲述《四库全书》从纂修到守护的百年沧桑;你还能体验一场“古代版MBTI”测试,发现“原来我是‘王佐之臣’诸葛亮!”……在MR、AI与数字人等技术的赋能下,沉睡的古籍“活”了起来,成为可感知、可互动、可对话的文化现场。

图为游客在“文澜重光·数韵流芳”展览通过MR技术体验数字版“书阁合一”
这样的沉浸式体验来自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文澜重光·数韵流芳”展览。观众借助MR混合现实、AI智能体与数字人等技术,步入数字重建的文澜阁,可以亲手“翻阅”《四库全书》数字版本,参与四库人格测试、收集数字徽章,与古籍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为游客正在体验“文澜重光·数韵流芳”展览
《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两百多年前曾珍藏于杭州文澜阁。虽历经战火,在浙江文人志士的守护下,书阁得以同城幸存。然而由于条件有限,书阁难以在现实中合为一体,实现“书阁合一”始终是文化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2024年11月,“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上线,以数字技术首次实现《四库全书》与文澜阁的“书阁一体”,用户可在手机端“云游”文澜阁,沉浸式阅读《四库全书》,让文化瑰宝尽在“掌”握,触手可及。

图为“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通过多种创新互动形式让普通人了解、推广古籍
对很多人来说,古籍虽然珍贵,但难懂、难读、难分享。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正式发布2.0版本,以更多互动创新打破认知壁垒:鲸探”支持了“经、史、子、集”数字徽章互动玩法,让守护古籍更有趣味;借助蚂蚁灵矽大模型应用平台和 xUI 技术平台,“文澜重光”通过AI Agent实现多模态交互,让古籍好问好懂......让技术发展反哺中华历史文化的丰厚,也让更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走近《四库全书》,了解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图为游客正在体验乾隆御猫AI伴读功能
今年9月,“文澜重光”项目从全球20多国2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案例指出,“文澜重光”项目突破物理限制,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古籍保护与公众可及性的矛盾,让珍贵文化遗产走出馆藏;融合AI、数字人等技术降低古籍理解门槛,提升公众参与感;创新科技志愿者模式,形成可复制的“公益+技术”文化传播范式,为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提供了轻量化、普惠性解决方案。

图为游客体验“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四库人格”测评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是民族的智慧结晶。浙江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胡海荣表示,“古籍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不仅关乎历史文脉的守护,更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智慧的赓续,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此次携手蚂蚁集团共同推进‘文澜重光’书阁一体项目,正是数智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一次突破性实践。无论是线上‘云游’文澜阁,沉浸式品读《四库全书》,还是参与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都显著提升了文化传播的参与感与沉浸感。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够轻松走进古籍的世界,体味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希望借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绽放新的光彩。”(中国西藏网 记者/毕然 素材提供/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