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独家采编

【新居·新生】西藏拉孜:干部职工变身“搬运工” 帮助群众建新家

2025-08-19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波及定日、拉孜、萨迦等县。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全国各地救援物资星夜驰援。半年多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施工者们顶风冒雪、夜以继日地奋战,终于在8月15日,首批2578户12139名受灾群众喜迁新居。崭新的民居内,通水通电通网络,基础设施十分完善,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洁白的哈达映衬着群众幸福的笑脸,袅袅炊烟中升腾起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曲下镇土林村的灾后重建现场,除了施工队员和当地群众,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挥汗如雨,搬运建材、传递沙石,与大家并肩奋战——他们是下沉一线的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 


图为拉孜县曲下镇土林村施工现场,干部职工和当地村民一起搬砖 

  工位移现场:从办公室到“搬运工” 

  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拉孜县委号召:“灾后重建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自8月6日起,响应“我是一名搬运工,我是一名志愿者”活动号召,大批党员干部职工奔赴各乡镇重建一线。 

  “起初群众觉得我们坐办公室的干不了苦力活,以为是走过场。”拉孜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局长何江江坦言,“但十几天下来,我们用行动赢得了认可。大家明白,我们是真来帮忙赶进度、解难题、建好房的!”他脸上写满自豪。 

  搬砖块、运器材、提砂浆、清垃圾……在土林村现场,干部职工们干劲十足。“刚开始扛重物确实吃力,没几天手上就磨起了泡,女同志们尤其辛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扎西旺堆回忆道,“但我们咬牙坚持,跟着施工队和群众一起拼,就为让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 


图为何江江在施工现场搬砖 

  工地连民心:汗水浇灌民族团结花 

  十几天的并肩劳作,不仅加速了重建,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休息时,阿佳们(藏语:大姐)常送来酥油茶、小零食,甚至分享牛羊肉,画面特别温馨。”何江江深有感触地说,“这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也增进了当地群众与各族施工队员的情谊。同工同吃,其乐融融,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实践!” 

  干部们的实干精神也点燃了村民的热情。“干部都在拼命干,我们更要出力,这可是自己的家啊!”土林村村民纷纷主动加入重建队伍。 

  新居载期盼:民心工程暖高原 

  看着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群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笑容格外灿烂。 

  “党和政府免费给我们盖这么好的房子,还派干部来帮忙,真不知怎么感谢!”村民次仁平措动情地说,“看到那些从没干过重活的干部职工为我们扛建材、搬砖瓦,既心疼又感动!” 


图为扎西旺堆和同事在搅拌砂浆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就在身边,每一步重建都踏实可靠,这是我们的职责!”扎西旺堆目光坚定,“看着新房建起,心里既暖又自豪——暖的是百姓期盼即将实现,自豪的是我们没有辜负期望。这一栋栋房子,承载的是群众对未来的希望!” 

  地震发生在严冬,重建面临高寒缺氧挑战。“刚来时房屋损毁严重,我们的工作人员适应几天后立即投入工作,现在干部职工支援如同‘及时雨’,帮了大忙!”西藏啦贵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文全表示,新建房屋均为抗震防烈度8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优质。 


图为土林村村民和拉孜县干部职工为“中国速度”点赞

  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定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关心关爱当地群众,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其中安排以工代赈专项资金37亿元用于定日地震民房重建项目,支持灾区群众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通过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并在重建家园过程中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8月15日,定日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首批2578户、12139名群众已喜迁通水通电通网、设施完善的新居,迎来新生。目前,萨迦县、拉孜县等受灾乡村的重建现场依然热火朝天,机械轰鸣,工作人员忙碌穿梭,下一批新居入住指日可待。(中国西藏网 记者/德吉卓玛 次旦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