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结县郭加乡乃村重建点,群众正在为新家贴福字。记者 旦增嘎瓦 摄

拉孜县热萨乡强公村群众在新居内共度重阳佳节。记者 旦增嘎瓦 摄

俯瞰拉孜县拉孜镇措布村灾后恢复重建新居。记者 旦增嘎瓦 摄
珠峰脚下、朋曲河畔,一幢幢藏式新居鳞次栉比,屋顶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村道笔直,路灯列阵,像一条条光带系在雪域高原的腰间。推门而入,领袖像端居客厅中央,酥油茶飘香,歌声、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
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日喀则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央企积极援建、群众踊跃参与,日喀则市各地66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建设一线,吃住在现场、蹲点在工地,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群众当年受灾、当年入住新房,创造了雪域高原灾后恢复重建的中国速度。
旗帜指引——
挺立一线的“主心骨”
“我们村重建任务重,我全力配合包村领导和村‘两委’,虽然辛苦,但收获更大。”定日县曲洛乡措昂村科技专干拉巴卓玛,选择用青春回报养育她的家乡。
重建一线,艰苦的地方、任务重的地方、难度大的地方都能见到党员干部的身影。日喀则全市上下党员干部把灾后恢复重建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担当作为,不辱初心使命。
定日县西林村,恢复重建任务已在县乡村各级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和乡村专干的合力攻坚下全面完成。高效推进的背后,是“党员责任区”的精准划分,是“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的严格落实。包村干部格桑,自地震后便坚守一线的他坦言:“虽然想念年迈的父母,但为了群众早日入住新居,我必须坚持到底。”朴素的话语,映照出“人民至上”的赤诚。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党员干部们纷纷化身“全能战士”。“我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学会了审看施工图纸,还能监督建设质量!”定日县旁吉村的组织委员、乡村振兴专干阿旺卓拉说。
萨迦县麻布加乡白拉村,年轻的驻村干部德吉拉姆和格桑曲珍用柔肩挑起重建重担。为保护30吨水泥免受雨淋,她们连夜组织党员突击队抢运;为熟悉104户民情,她们日行万步,将每家每户的情况了然于心。“一件事情,干完和干好之间,往往是一颗心的距离。”德吉拉姆感慨道。
“家家户户都把领袖像挂在客厅正中央,以此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站在新落成的村广场上,定日县森嘎村党支部书记巴桑眼眶泛红,“地震把房子震垮了,党在废墟上给我们盖起新家——这份恩情,大伙儿刻在心里,一辈子!”
民心所向——
雪域高原的“连心桥”
朋曲河畔的吉拉山,巍峨矗立、白雪皑皑。山脚下,焕然一新的措果乡野江村,正以崭新面貌,续写着幸福的故事。
野江村地处距离措果乡10公里处的山坳里,海拔4350米,是全乡最偏远的村落。今年,全村共有70户民房重建任务,目前不仅全部建设完成,村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也同步完工,村民们正陆续搬迁入住。群众次仁达娃在新房前哽咽回忆说:“最让我难忘的是地震当天我们就住进了帐篷,吃上了热饭,真的非常感谢党!”
“准备庆祝乔迁了!你看,这装饰都差不多完成。这是最大的房间,从走廊过去,里面还有个小房间,特别亮堂……”村民阿旺次仁春风满面,一边和亲戚视频聊天,一边比划着新房的装饰。
“这房子质量,我是真满意!”阿旺次仁环顾着新家,言语间满是感慨,“地震后几个月就住上新房,这全是共产党的恩情。不光是我,全村人打心眼里都是感激!”
在定日县协格尔镇鲁鲁辖村,年轻的驻村队长张文杰经历了地震与重建的双重淬炼。面对复杂的选址协调难题,他和队员们不分昼夜入户沟通,用真诚消融隔阂,最终凝聚起全村共识。
新房交付当天,全村群众自发向驻村工作队敬献哈达。张文杰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关怀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工作才能找准方向、凝聚力量。”
希望重生——
共筑家园的“同心圆”
一把把钥匙开启的不只是新房大门,更是奔向未来的幸福之门。
拉孜县曲玛乡贡康村,63户村民依次领取新居钥匙。“新房子很漂亮,还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窗户玻璃是两层的,采光也很好……”村民扎西平措紧紧攥着钥匙,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新房建设充分尊重当地生活习俗,抗震设防一丝不苟。村民扎西罗布摸着厚实墙体笑呵呵地说:“房子建得特别牢固,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住进新房子。”
群众入住新居后,萨迦县融媒体中心广电便民服务队格外忙碌,6名技术员背着工具包为全村68户群众逐户安装调试“户户通”。“房子建到哪儿,党的声音就传到哪儿。”技术员李俊杰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说。
定日县克玛乡林下村,51户村民陆续搬进藏式新房,红瓦白墙映着国旗,成为雪域高原上最温暖的风景。
村民嘎旦罗布的新家,钢筋水泥房宽敞、通透,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客厅。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搬入新房后的第一顿热饭,烟火气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前来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并再次提到‘定日重建’,我在电视前热泪盈眶,党和政府一直牵挂着我们!”
家家户户客厅里的领袖像、党中央赠送的纪念品,与耳边的“扎西德勒”相映,幸福的笑容挂在每个人脸上。
从废墟到新村,这一份份“幸福答卷”既是灾后重建的完美落笔,更是党和政府温暖关怀的生动诠释。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五星红旗映着雪山熠熠生辉。“住上新居只是第一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定结县拉强村党支部书记次仁欧珠一席话,道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声。
新家园,新起点,新篇章,在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上,必将谱写出更加辉煌壮美的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