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讯

浙江湖羊与藏系绵羊杂交改良在那曲获得成功

2025-07-30 西藏商报


公羔个体。图由那曲市农牧业(草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提供

  近日,100余只特殊的“湖藏”杂交羔羊在西藏那曲高寒牧场出栏,集体过了一次8月龄的生日。同时,那曲市农牧业(草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浙江农林大学等研究团队共同发布一项最新成果:浙江湖羊与藏系绵羊杂交改良在西藏那曲取得成功。这是全球首次在极高海拔地区实现低海拔优质绵羊与高原藏系绵羊的杂交繁育,为高寒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这里有一望无垠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当地很多牧民群众主要依靠放牧为生。为进一步优化那曲市绵羊种质资源,2023年7月,20只湖羊从浙江华丽牧业有限公司引入到那曲市牧业科研示范基地,开启了在高原环境下的适应性研究。

  科研团队制定了科学的适应性培育方案。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改善饲养环境、实施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帮助湖羊逐步适应高原气候。该批湖羊成功克服了高原反应、低温应激等多重困难,在那曲顺利完成了发情、配种、怀孕、生产的完整繁殖周期,并于2024年国庆前后诞下首批10只羔羊。

  结合湖羊与藏系绵羊的品种优势,2024年5月,以湖羊为父本、藏系绵羊为母本的杂交改良工作在那曲市牧业科研示范基地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跟踪研究与精心培育,首批湖羊与藏系绵羊杂交羔羊如今已成长至8月龄。“湖藏”杂交羔羊体重已接近90斤,比成年后的藏羊还要重,生长周期缩短近三分之一。这些绵羊生长发育态势良好,不仅长得快、产仔多,而且耐高寒、更壮硕,展现出良好的生产潜力与高寒适应性,即将成为那曲“金种子”,为当地农牧民养殖致富拓宽新的渠道。

  那曲市畜牧研究所副所长喇振兴介绍说:“从目前监测数据看,这批羔羊不仅展现了湖羊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8月龄时体重显著高于同期藏系绵羊,也保留了藏系绵羊适应高寒环境的部分特性,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与此同时,通过对杂交羔羊的各项指标监测,我们发现它们在肉质、产毛量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具备在那曲高寒牧场推广的广阔前景,这为那曲市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前藏羊要养一年多才卖,现在杂交羊7-8个月就能出栏,牧民能更快回款。”全程参与改良工作的浙江援藏干部杨金勇算了一笔账:按一户那曲牧民驯养250只母羊规模计算,杂交羊每年可多产125只羔羊,每只羔羊增收约1000元,年利润可提升超10万元。他说:“首批健硕杂交羊羔的成功培育,不仅宣告着杂交育种成果在极端环境下的绽放,更标志着那曲畜牧产业将迎来一次深刻的产业变革。”

  那曲市农牧业(草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张勇表示,自杂交改良工作启动以来,科研团队精心照顾每一只妊娠母羊,保证受孕率和产羔成活率。随着首批杂交羔羊陆续诞生,为后续系统研究和大规模推广奠定了扎实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所有杂交羔羊的发育情况良好,从多个方面体现出了杂交的优势,说明在提高高寒牧区绵羊生产性能与繁殖性能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接下来,科研团队将持续跟踪杂交羊的各项生产数据,开展系统的生产性能测定与评估,进一步优化杂交组合。同时,还会加强杂交技术推广,通过举办牧业技术培训班、打造典型示范户等方式,提升牧民参与度和技术应用水平,共同推动那曲市畜牧业的转型升级,让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

  张勇表示,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的深度融合,将有效推动那曲市畜牧业从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模式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综合效益,拓宽牧民增收渠道。研究成果的落地,既为那曲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高寒牧区牧业发展探索出新路径,有望在雪域高原书写出产业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