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现代西藏

“十四五”时期西藏以科技创新筑牢特色产业与生态根基 盐湖卤水提锂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5-11-21 西藏商报

  11月19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获悉,“十四五”时期,西藏自治区科技事业在改革部署、重点领域支撑、服务保障、平台人才建设、主体培育、科学普及、全民科学素养等多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聚焦重点

  科技支撑多领域发展

  五年来,西藏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重大创新需求和关键瓶颈问题,强化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前沿技术布局,有针对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强化协同集智攻关,聚焦“九大产业”启动产业链创新计划,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支撑兴边稳定富民,自主研发西藏首个支持跨境数据安全共享的隐私计算平台,相关计算运行时间平均减少83.3%,通信开销减少69.7%;查明了冰湖、冰崩、泥石流等典型灾害分布规律和致灾机理,有效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向边境集聚,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才5663名,指导各地市年度选派科技特派员10656人,大学生村(居)科技专干达到6637人,深入基层一线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带动创新创业等;开辟乡村振兴领域特色产业科技攻关赛道,在边境地区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西藏首次绘制青稞全基因组遗传图谱和牦牛全基因组物理图谱;选育藏青3000等7个青稞新品种;培育“雪域白鸡”“雅江雪牛”首个家禽和商用肉牛品种;盐湖卤水提锂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次研发出藏文文献版面分析及多字体文字识别系统;全变流器型电源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突破了技术屏障;创新研发一次性使用放血刀藏医医疗器械;高原炊具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

  支撑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西藏系统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查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和碳汇功能;科学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苗木种质种苗筛选培育及栽培管护;建立高原固废生物质低碳化能量利用技术体系,有效降低固废处理成本约15%;西藏种质资源库累计入库保存种质资源2107种11648份。

  服务保障

  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五年来,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中心,有效服务保障1.7万人次参加的1500余项第二次青藏科考活动;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系统研究的科学方向,锚定资源环境、灾害风险、绿色发展的问题导向,取得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推得开、有影响”的重要阶段性科考成果,为西藏防灾减灾工程治理、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等提供智库支撑。积极参与川藏铁路建设科技攻关,艰险山区航空电磁勘察关键技术用于川藏交通廊道重点隧道勘察。探索以“业主单位负责制”新型组织模式,协同推进清洁能源科技攻关。

  五年来,西藏加快创新平台基地布局建设,拉萨高新区升创国家高新区、拉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白朗和萨迦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建成拉萨、日喀则、那曲、林芝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林芝基地一期工程获批建设,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成为西藏首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藏国家级创新平台基地达21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基地达103家。创新人才队伍发展壮大,落实“自治区人才工作十九条”,逐步建立完善“以项目为纽带、平台为依托”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模式,在优势学科和特色领域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全区有9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3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人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

  五年来,西藏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提升行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幅全国排名第二;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1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6家,累计兑现企业奖补资金1.38亿元。分类稳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无研发机构“双清零”工作。探索研究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制定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方案等改革文件,试点4家单位推动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在林芝、山南、那曲、阿里等4地(市)各增设1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7地(市)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登记技术合同1481例,合同成交额53.19亿元;其中,企业法人登记数占总数的94.8%,企业合同成交额占总金额的99.02%,实现西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深化交流

  推动科技援藏升级

  五年来,西藏不断深化科技援藏交流,积极推动承接东中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自治区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设立新一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西藏),与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等签署框架协议,多渠道加大援藏力度,推动援藏机制由“单向支援”向“协同发力”转变,援藏方式由单一“输血”向多元“造血”转变,援藏广度由“点”到“面”实现全方位拓展。

  另外,对口援藏省市和全国科技系统集成全国科普资源,开展组团式科普援藏,捐赠科普经费、援助科普设备、指导科普场馆建设,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共同推动西藏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工作机制,带动提升西藏科普能力建设。连续10年举办“科普援藏”活动,累计捐赠科普资金和物资1360余万元,举办各类活动280余场,“科普援藏”成为汇聚全国最优质科普资源和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回首过去,“十四五”西藏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西藏科技创新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西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建设青藏高原区域创新高地,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西藏力量,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