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萨班论坛

新时代西藏妇女事业全面进步的关键因素与协同机制分析

2025-11-19 中国西藏网

  2025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等重要建议,为全球妇女事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妇女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妇女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在系统学习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建议”的同时,更应采用这一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决定西藏妇女事业进步的关键要素及其协同作用,系统阐释新时代西藏妇女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内在机制,总结西藏妇女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推进全国妇女进步事业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启示 


图为2025年西藏雅砻文化节文艺展演,女演员撑起舞台半边天。摄影:次仁龙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西藏妇女事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在西藏的实践中,党的全面领导是妇女事业发展的最根本保证,这一原则贯穿于西藏妇女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通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为妇女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体系的系统性构建是西藏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从民主改革时期到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将性别平等原则与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要求纳入各项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并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妇女发展状况统计监测制度。西藏已经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衔接有序的妇女权益保障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契合西藏特殊区情的实际需要,为妇女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西藏妇女的政治参与机制方面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实施代表名额保障制度、干部选拔培养专项计划、基层治理参与促进机制等创新举措,西藏妇女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干部和基层治理中的比例实现历史性突破。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干部队伍中女性占比达48.51%,各级代表委员中女性比例显著提升,基层行政村(社区)实现女性“两委”委员全覆盖,专兼职妇联工作人员规模达到4万余名。西藏妇女实现了从“无权问政”到“参与治理”的历史性转变,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


图为西藏妇女代表参政议政。摄影:晋美多吉

  全面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促进西藏妇女进步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西藏实践中已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行动。在保障妇女健康权益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区、地、县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计划免疫、妇女疾病筛查等公共卫生项目,西藏妇女健康水平实现历史性飞跃。孕产妇死亡率从和平解放初期的5000/10万降至38.63/10万,婴儿死亡率从430‰降至5.3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9.15%。这些数据指标的优化,体现了国家对妇女生命权和健康权的高度重视。教育赋能女性的机制方面,多层次推进的做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从民主改革初期的大规模扫盲运动,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普及;从1985年开始实施的教育“三包”政策,到新时代推进的教育精准帮扶措施,西藏构建起覆盖全民、体现男女平等观念的教育体系。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女生占比稳定在50%左右,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女性高级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巾帼夜校”等创新形式,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实用技能传授、综合素质提升等多元化课程设置,为基层妇女创造了终身学习的机会,有效提升了妇女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设为妇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西藏各级政府通过完善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妇女特殊劳动保护、反就业歧视等工作机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妇女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针对妇女的特殊需求制定专项帮扶政策,确保妇女在发展中不掉队、在进步中不落后,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图为在纯净水生产车间工作的西藏女工。摄影:次仁龙布

  经济参与的深化拓展培育西藏妇女事业进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西藏积极探索了这种动能的来源是妇女在为社会积极做贡献的过程中不断体现妇女的价值,进而让全社会认识到社会进步离不开妇女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西藏的科技创新领域,女性的深度参与已成为显著特征。通过实施女性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女性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女性科研人员支持体系等举措,一批女性科研工作者在高原生态保护、气象服务、农牧业科技、哲学社会科学等专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她们研发的干旱遥感监测技术、雪灾预警系统、牦牛遗传改良技术等科技成果,直接服务于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些成就充分证明,妇女已成为推动西藏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建设领域,多元化的基层妇女参与模式为妇女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通过实施“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专项计划,依托5000多个“妇女之家”的组织网络,构建起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妇女经济参与平台。特别是在特色手工业、生态旅游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创业实践中,妇女们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将民族文化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不仅实现了个人经济独立,更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西藏妇女积极把握数字经济机遇,展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数字技术在西藏的普及应用,妇女们积极投身电子商务、在线教育、智慧旅游等新业态,通过直播带货、网络营销、在线服务等新形式,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展了发展空间。这种创新不仅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也为高原特色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为妇女经济参与探索了更多实践形式。 


图为西藏山南珞巴族妇女正在编织国家级非遗——珞巴服饰。摄影:次仁龙布

  妇女权益保障与服务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开创西藏妇女事业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已经在西藏的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得到实践和贯彻落实。法治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妇女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强后盾。通过法治宣传和教育,“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专业法律服务机构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参与纠纷调解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将现代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引入边疆地区。 

  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会上,西藏自治区获赠习近平总书记题词的“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贺匾,在基层推进“美丽西藏”建设任务的进程中,西藏妇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积极发挥女性在基层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妇女之家”“巾帼夜校”等平台,将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与此同时,社会组织的多渠道参与,又大大拓展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力量体系,各类社会组织在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就业帮扶、家庭教育等领域为包括女性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专业服务。这种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最终形成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强大合力,使西藏妇女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图为穿着森郭服饰的改则少女。摄影:索朗仁青

  文化交流互鉴的开放格局拓展了西藏妇女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对西藏的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工作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多层次文化交流的深度参与为西藏妇女发展开辟了新空间。通过参与国际国内的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越来越多的西藏妇女将民族传统工艺、中华文化艺术推向国内外舞台,以女性视角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妇女的视野,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西藏妇女积极参与全球妇女发展项目、开展国际研修交流、参与多边合作机制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妇女事业的进步。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分享了西藏妇女事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妇女事业提供了有益参考。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未来5年,中方将邀请5万名妇女来华交流研修;设立“全球妇女能力建设中心”,培养更多女性杰出人才等。西藏自治区完全可以设立展示西藏妇女事业建设成果的培训交流中心,分享西藏妇女事业的发展成就,为全球妇女事业提供中国方案、西藏样本。


图为“热巴皇后”泽吉在拉萨实验小学给孩子们讲解热巴舞蹈的历史。摄影:普布扎西

  新时代西藏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共同”建议背后的理论逻辑在雪域高原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成功范例。通过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环境营造这一基础支撑、动能培育这一核心驱动、治理格局这一制度保障、全球视野这一开放路径,让新时代的妇女理论形成了相互支撑、协同发力的有机整体。这一机制不仅深刻反映了妇女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望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完善和发展西藏妇女事业发展的关键机制,推动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活等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西藏网 文/姚宇,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主任(援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博瀚,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