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萨班论坛

烟花散去:绿水青山不容凌驾

2025-10-17 中国西藏网

  10月15日,日喀则市发布《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调查处置情况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涉嫌违法行为立案查处,赞助商“始祖鸟”依法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江孜县多名干部被追责。

  江孜县热龙乡,在烟花“绽放”之前,或许大部分人都未曾听闻过它的名字,但每一位选择从美丽的羊卓雍错湖畔到卡若拉冰川打卡再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行者,都必然曾从这里经过。

  烟花燃放前,在连日的多雨天气下,近5500多米的山脊上披挂着皑皑雪装,与远处的蓝天白云,近处的村庄田野,构成一幅大自然美丽的丰收图景。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艺术。


图为蔡国强团队烟花燃放前燃放点江孜县热龙乡的场景

  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了一种名为Earth Art的艺术运动,我们称之为大地艺术或地景艺术。它跳出传统画廊和博物馆的围墙,将自然本身作为创作的对象和展示的场所。大地艺术的诞生,与当时反对商业资本、追求回归自然的思潮密切相关。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通常规模宏大,材料源于自然,环境本身作为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会随着风雨、潮汐、日照等自然力量而逐渐改变、瓦解甚至消失,由于作品地处偏远、规模巨大,很少有人能亲临现场,主要通过影像进行传播。可以说此次的《升龙》艺术烟花,是一场借助喜马拉雅生灵的大地艺术。而正是这一场大地艺术,让品牌方和艺术家打着“怀着敬畏走进高山,面对自然,与之共生”“以谦卑之姿,发起一场与高山在地文化的永恒对话”等虚伪宣传口号,干着处处展现出“人类中心主义”傲慢的“污染艺术”,也让这场大地艺术失去艺术本性,陷入伦理的争论。

  如果这是一场回归自然的艺术运动,烟花升起的那一刻,不应将“敬畏自然”抛在脑后。我们先抛开环境保护来讲,这场烟花表演结束之时,最应该感谢的是谁?在蔡国强的感谢名单里,受邀嘉宾、赞助品牌、烟花施工团队、高山施工团队、运载无人机飞手、记录团队等赫然排在前列。在烟花正式燃放前,蔡国强团队的助手在镜头前首先讲述了团队克服了多少困难。高海拔的地理位置、时晴时雨的恶劣天气,时常面临野生动物对燃放的破坏,都成为差点阻碍他们“成功”燃放的阻碍。蔡国强巧妙的用“感谢聪明的动物们帮助,让我的点火线路畅通无阻”表达了自己团队的傲慢。这里的生灵草木自诞生之日起从未拒绝人类的到访,但人类面对这些无声的草木时时常忘记谁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自然不需要人类的烟花去点缀神圣,它只需要我们人类保持尊重和敬畏,归还它本该有的宁静和尊严。

  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与破坏是这场烟花最核心的伦理问题。此次烟花燃放事件中,公众讨论最多的还是对环境的担忧。虽然在活动中主办方声称“本次艺术创作使用的是环保材料。所选用的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曾通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分与烟雾检测,并在国际奥委会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多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并表示项目团队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但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青藏高原高海拔生态的脆弱性以及重要性。在官方的通报中显示:“经核查,烟花燃放区域山体海拔4670米至5020米,影响草地面积30.06公顷,烟花燃放1050盆,燃放时长约52秒。平整作业、人员踩踏及车辆碾压对土壤草毡层结构造成破坏,破坏面积15.29亩;事件产生的烟花残留物、塑料碎屑等清理不彻底;烟花燃放产生的瞬时强光与巨响对野生动物造成了短时惊扰。”在此次燃放烟花的不远处就是卡若拉冰川,1996年因拍摄电影《红河谷》剧组爆破导致永久性缺口已不能修复还未能给人警醒,2025年烟花秀事件再度引发生态争议,两起事件凸显高原生态保护的严峻挑战。

  官方调查及时迅速,处理结果问责严厉,绿水青山不容践踏。9月20日烟花秀相关视频引发争议,21日日喀则市就成立专班介入调查,并于10月15日通报调查结果,速度之快,足以证明当地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全区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让西藏到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对此次事件相关政府官员的处理中,江孜县多名官员受到免职、立案审查调查、诫勉等处分,足以看到政府对破坏西藏自然生态环境的惩戒力度,达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真正的艺术,都不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更何况,这场烟花秀的本质就是一场商业营销,是一场披着“艺术”外衣的资本游戏。烟花散去,对于江孜县来说一个巨大的教训;而对于其它地方来说,也是一记警钟:从“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再到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方面的内容写入宪法的今日,任何资本的游戏和地方利益都绝不能蔑视自然,都不能凌驾于绿水青山之上。(中国西藏网 文/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