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布。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军民团结成就的表彰,更是对新时代双拥工作军地携手共建、军民共享共融的生动注解。
从西藏自治区各驻军部队与群众携手共建“双拥林”,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以营造氛围为“基”,全力打造特色点位,营造浓厚双拥氛围;从江苏省南通市持续打造“通通优军”服务品牌,15分钟拥军服务圈实现镇级全覆盖,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积极探索“三社联动”和“互联网+双拥”机制;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创造“1+3”工作模式,将“东北抗联”精神、“东北小延安”文化等红色基因融入双拥创建,到福建省厦门市常态化开展“双拥在基层”“情系边海防”“情暖军嫂”“城舰共建”等活动……全国各地双拥工作正以多元形式,用实践回应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地双方要密切协作,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的深切嘱托。
双拥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中始终发挥着“稳定器”作用。延安时期,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淮海战役中,在通向战争前线的各条运输线上,几百万人民群众奋勇支前,推着小推车运输物资的场景,均印证了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如今,这一传统在抗震救灾、疫情防控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持续发扬。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西藏军区某团第一支救援力量抵达震区,与定日县民兵一起展开排查,全力搜救;2月8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发生山体滑坡,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持续奋战抢险救灾一线,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次次“最美逆行”的壮举,一个个坚守战位的身姿,一声声“解放军来了”的安心,正是人民子弟兵向险而行,与人民群众并肩战斗、众志成城的生动诠释。
军民融合构建深度发展格局,标志着双拥工作进入新阶段。青岛为保障海军战略母港建设,一年内完成6个村庄、1429户村民全部搬出,打造了搬迁工程的“青岛奇迹”;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双拥主题公园、“将军墙”、军人驿站等,独具特色的拥军崇军名片随处可见,亲情化的服务保障故事处处都能听到,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时代风尚融入城市肌理;四川省成都市开启“千行百业”汇聚拥军合力,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模式,推动双拥工作从“服务备战”向“战力保障”升级,从“传统拥军”向“科技拥军”跃迁……这些实践表明,双拥工作已从单纯拥军优属,升级为军地资源统筹、产业协同、社会治理的全方位融合。
双拥模范城市的荣誉,既是对过去的褒奖,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当多座城市以军民团结为纽带,将国防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中国西藏网 文/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