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萨班论坛

雪域儿女心向党 双拥情深耀高原

2025-04-25 中国西藏网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历史长河中,从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下称十八军)到如今扎根高原的驻地官兵,雪域高原无数次地见证了“金珠玛米”(藏语意为“解放军”)和高原儿女鱼水情深故事的诞生和传扬。 

  一场托举的北上 

  1935年6月,在一所位于懋功(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天主教堂内,传来将名垂青史的欢呼声——庆祝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在小金县胜利会师。在此之前,工农红军在四川涉藏地区的北上长征经历了最为艰难曲折的阶段,“三过草地,四越雪山”,高海拔的长途跋涉,最缺的便是粮食。 


图为红军懋功同乐会会址内部(2024年12月摄) 摄影:边子捷 

  据史料记载,当时红军在四川涉藏地区,以秋毫无犯的行军纪律、尊重团结的做事主张改变了当地百姓对他们的态度。军行所至的当地人民,由怀疑、戒备到爱戴、支援,自发为红军献出了家里最后的青稞和羊毛,上演着一幕幕百姓托举红军长征北上的动人画面:当年仅有3万人口的丹巴就筹得34万多斤粮食献给红军、在甘孜炉霍等地的百姓人均为停留月余的红军供应了约100斤粮食……一袋袋粮食如同那另一“半条被子”,象征的是人民军队和老百姓紧紧相拥的感情。 

  一面扬起的红旗 

  时针转到1950年10月,在金沙江咆哮翻腾中,西藏昌都江达县岗托村迎来了一群划着牛皮船而来的“金珠玛米”,他们带着伟大使命,在这里打响了“以打促和”的昌都战役第一枪。历史尘烟间,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随之扬起的,是口口相传的十八军爱民亲民的感人故事,是几十年后红色村落文旅赋能幸福家园的新篇章。


十八军军营旧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图为十八军军营旧址大门(2022年7月摄) 摄影:陈卫国 

  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西藏民主改革时期,人民解放军帮助农奴翻身做主人,砸碎了他们身上桎梏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制度枷锁。不仅如此,在人民解放军的支持下,无数的“第一个”如雨后春笋在西藏出现——第一个供销社、第一所民办小学、第一所医疗卫生机构、第一个水力发电站……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造福人民。在西藏绵延千里的边境线上,经常能见到由军民组成的联合巡逻队伍一同巡边,“五共五固”军地共建活动常办常新;《洗衣歌》的旋律响彻高原,吟唱出珠穆朗玛峰下“爱我人民爱我军”的长歌。飘扬的红旗下,军民共建新西藏的故事历久弥新,西藏双拥工作拥有了坚实基础。 

  一条双拥的街道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在西藏林芝巴宜区,有一条以“双拥”命名的街道,双拥主题公园立于入口,街旁双拥宣传展板随处可见,百余家拥军企业店铺栉比,涵盖医疗、维修、餐饮、住宿、教育等领域。这是林芝市因地制宜打造的双拥主题文化地标,既凝结着当地红色文化之精髓,更映射了西藏近年来双拥工作开新局的时代缩影。 

  4月23日,西藏“六市六县”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做好双拥工作,不仅是做好拥军服务,更重要的是,在军政军民间的细微小事中,以润物无声之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2024年3月1日,新疆军区某工兵团官兵们走进阿里日土县的敬老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女兵王文静与藏族阿妈温馨互动的画面,成为当天最暖心的一幕。 图片来源:中国网 

  在阿里日土县,陪藏族阿妈叙家常、为百姓体检诊疗、教藏族小朋友骑自行车……这是驻扎在这里的新疆军区某工兵团的工作常态,共建协议是一张蓝图,绘就的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画卷;在山南玉麦乡,温室大棚内官兵为群众传授种植技术、官兵对口帮扶带动家庭旅馆经营能力……原来的“三人乡”摇身一变成为小康乡,离不开一茬茬官兵的持续接力;在日喀则亚东县,“云中哨所”詹娘舍哨所官兵和藏族百姓守望相助的赞歌久久传唱。这些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如点点微光汇成星芒,军民同心合力共铸高原长城的事迹代代相传。 

  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地双方要密切协作,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在珠穆朗玛峰的见证下,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雪域儿女心向党、双拥情深耀高原的时代光辉。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奋进拼搏下,双拥工作必将在祖国广袤大地上更加璀璨闪耀,激励我们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凯歌而行!(中国西藏网 文/边子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