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上城:
历史名城变身“潮游”地
夜幕降临,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一场别开生面的阳台戏曲表演正在上演。四拐角历史建筑群的二楼阳台上,两名越剧演员正投入地唱着《打金枝》中的经典选段“闯宫”。台下,数百名游客举起手机拍摄,记录这场独特的文化体验。
“一部杭州史,半部在上城。”作为宋韵文化、吴越文化、钱塘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和南宋皇城大遗址的所在地,上城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当地依托空间场景再造、商业形态革新、青年文化赋能,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潮游”打卡地。通过“时尚消费in上城”等促消费活动,助力文商旅融合破圈,为湖滨、吴山、钱江新城等商圈带来更多客流。
文博新场景
“太震撼了!脚下的遗址上‘生长’出建筑,仿佛穿越回了宋朝。”参观完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95后游客张小青,迫不及待地与朋友分享体验。
德寿宫是南宋重要的皇家宫苑。2022年,上城区在遗址发掘基础上,打造了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作为一个位于闹市居民区中的文博机构,该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推出多处沉浸式“打卡”场景。
据该馆工作人员吴琼介绍,“德寿重华”数字化展示通过三面巨型幕布与地幕构成的围合空间,配合声光效果,让重华殿的建造过程在遗址上方“重现”。数字投影技术,在方池水渠遗址上动态投射出水纹、荷叶、游鱼等影像;遗迹旁设有AR透明屏,直接模拟展示了建筑原貌……自开馆以来,博物馆已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这样的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点不止一处。近年来,上城区致力于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上百家文博机构集聚于此,让游客在街巷漫步中也能与传统文化“撞个满怀”。
在大井巷,短短275米的道路两边分布着此时艺术空间、一本堂铁艺博物馆等多个文博打卡点。珎伝岚庐森林古慧美术馆主理人方晰是一名自由摄影师,她整理了自己拍摄的清河坊四季照片,举办了“来清河坊品老房子的故事:福慧悠长,拾级而上”公益展,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争相打卡。
街区还通过推出“晚风音乐会”“国潮养生市集”“夏夜漫游”等系列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让游客有更多参与感与互动体验。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066.65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01%。
潮玩新花样
人参拿铁、石斛美式、山野黄皮冷萃……走进位于大井巷的胡庆余堂中药咖啡馆,菜单上的各式中医药咖啡令人称奇,高峰期一天能卖出300多杯。
“带一点淡淡的药材味道,是一杯很香的咖啡。”从上海来杭州旅游的黄依依和闺蜜参观了胡庆余堂后,为自己点了一杯如意人参咖啡,“感觉比一般的咖啡暖胃养生。”黄依依说。
国潮创新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向,承载着千年商贸历史的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如今已成为国潮文创的聚集地:“朱炳仁·铜”融合宋韵敦煌元素打造“小苹果壶”等爆款,方回春堂以膏方饮品、艾草锤创新传承中医药文化。清河坊官方文创空间“御见”推出“宋韵名窑盏”“清河风物”套装等兼具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主题产品,受到游客的喜爱。
在清河坊、二十三坊巷等地,老街区通过微改造焕发新生。青砖黛瓦间,咖啡馆、文创店、手作工坊林立,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消费场景。游客可以一边品尝手冲咖啡,一边欣赏古建筑,感受杭州新旧交融的独特魅力。
这样的更新交融,在餐饮业也不少见。中国台湾品牌“miracle coffee”推出西湖龙井拿铁等3款新品;“白蘭甜室”创新搭配乌龙蜜瓜卷与氮气茶饮。今年以来,上城区已有50余家首店旗舰店入驻,为商业发展注入活力。
演艺新体验
华灯初上,在南宋御街鼓楼广场,创业青年文艺爱好者正在表演,一曲光良的《童话》引得台下掌声如潮。“没想到逛个街还能听到live演出,氛围比音乐节还棒!”大学生王萌兴奋地说。
在上城区,街头音乐会几乎随处可见。通过“文艺赋美”行动,让艺术走出剧场,在街头巷尾为游客奉上文化盛宴。
在西湖边的“西子廊桥”,盲盒音乐会在夜色中拉开帷幕。与传统演出不同,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和表演形式都是“盲盒”模式,观众不知道下一首会是什么风格。这种创新形式让街头艺术充满惊喜,不少年轻人慕名前来。
在中山中路与西湖大道交叉口,“街角音乐会”已成为市民和游客每周观赏的固定节目。表演者大多是本地音乐爱好者,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杭州的热爱。
望仙阁的小舞台集结越剧、评弹等非遗曲艺;河坊街上非遗匠人现场展示剪纸、糖画、泥人等手艺……上城区“文艺赋美”行动3年来开展重点演艺400余场,惠及群众3200万人次,为城市文化生活增添更多亮点。(李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