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在贵阳 凉爽是一种生活方式

2025-08-20 中国文化报

  入夏以来,凭借“中国避暑之都”的生态优势与持续升级的文旅体验,贵州贵阳成为游客心中的避暑胜地。随着“暑不尽的快乐 爽到底的清凉——2025爽爽贵阳避暑节”(简称“避暑节”)于7月31日启幕,贵阳的文旅热度持续攀升,景区人潮涌动、街区烟火升腾、服务质量升级、创意活动频出,一场由“流量”向“留量”转化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正火热展开。这座平均海拔1100米、夏季平均气温22.3℃的西南山城,正以独特的自然禀赋与城市魅力,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游客纷至沓来。

  清凉资源叠加丰富业态,点燃游客热情

  7月1日至8月5日,贵阳花溪区天河潭景区接待游客60.87万人次,同比增长51.27%。景区通过延长运营时间、分时控票等举措,实现高峰疏导与体验优化双提升。开阳县南江大峡谷省外游客占比超六成,喀斯特地貌与惊险漂流的“清凉组合”令游客直呼“如入绿野仙踪”。重庆游客陈一鸣感慨:“激流勇进与山水画卷交融,贵阳是避暑首选。”

  不仅是景区,贵阳的城市烟火气同样沸腾。省府路和民生路的老街巷变身“网红打卡地”,烤肉、刺梨冻、丝娃娃等特色美食销量翻番,摊位前排起长队,深夜仍人声鼎沸;青云市集以灯光秀与音乐演出点亮夜经济,7月客流量达152万人次,同比增长21%;花果园湿地公园夜景如画,湖面倒映霓虹,烟火气与城市光影交织,周边餐饮营业至凌晨,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新据点。

  “贵人服务”理念贯穿始终,彰显城市温度

  贵阳公交公司创新推出多项便民举措:非贵阳籍70岁以上老年游客凭身份证即可免费乘车,体现城市温度;甲秀楼至花果园开通“避暑专线”,配备霓虹灯带的公交车穿梭城市,成新晋“打卡”点。地铁运营时间延长,重点站点增设共享充电宝、自助行李寄存柜、智能导览屏等设施,让游客“轻装上阵”,畅游无忧。

  交警部门在热门景点增加执勤力量,优化交通组织,确保道路畅通;60名“小青爽”志愿者活跃在交通枢纽与景区,为游客提供引导、推介、咨询等服务。

  2025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城市消费场景升级。在此背景下,全市1200余家精酿酒吧融合本地食材与国际工艺,主打“贵阳风味”;3000余家咖啡馆中,不乏世界咖啡冲煮大赛冠军主理的精品店,将咖啡文化深度融入城市文化,吸引年轻群体驻足品味。

  此外,科技赋能服务升级,提升景区管理效能。天河潭景区引入大数据客流监测系统,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动态调整票务策略;地铁站内增设多语种服务窗口与智能翻译设备,帮助国际游客快速获取信息;智慧旅游平台整合景区、住宿、交通、活动数据,为游客提供“一键预约、一码通行”的便捷服务……服务升级令游客停留时间与消费意愿显著提升。

  巧妙创意与协同运营为贵阳文旅注入持久动力

  贵阳的文旅热潮不仅源于自然资源与服务质量,更得益于一系列创意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今年的避暑节以解锁爱乐之城、昼夜打卡、城市漫游等十大旅游新场景点燃游客热情。路边音乐会成为夜间经济的亮点,上半年举办131场演出,吸引近120万人次现场参与;“咖啡飘香”系列活动将精品咖啡与文旅深度融合,贵阳咖啡产业学院揭牌、咖啡师大赛举办、咖啡市集开集,让游客在品尝醇香的同时感受城市创新活力。贵阳还通过“赛事+文旅”模式拓展体验场景,2025年贵阳马拉松举办,选手纷纷表示,赛道设计巧妙,凉爽的气候让比赛体验更佳。此外,“红飘带”红色文化演艺项目以沉浸式演出讲述长征故事;民族团结大巡游在海内外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展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气质。

  从自然清凉到人文温度,从短期爆火到长效留客,贵阳正以“六爽”魅力重塑旅游生态。白天漂流赏景,夜晚听乐品咖,街巷烟火升腾——在贵阳,凉爽不仅指天气,更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本报记者 王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