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航运浙江,激荡发展脉动

2025-11-27 浙江日报

  初冬的长兴港码头,载满外贸集装箱的纯电动船“吴兴瑞港001号”缓缓停靠,开了十几年游船的船长施文才对这艘湖州内河绿色航运廊道试点项目的首制船赞不绝口:“纯电的船,噪音小,绿色环保,而且比油船要节约一半运输成本。”这是浙江水运行业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最新进展之一。

  节能环保又能降低物流成本,是浙江推动实施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初衷。今年4月,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浙江交通按照省政府要求部署,建立工作推进机制,锚定“亿吨转水、四个倍增”目标,全力构建航道网络、水运物流、航运服务、交旅融合、行业治理五大体系。

  1月至10月,浙江内河水运完成投资88.5亿元,同比增长8.8%,预计全年超1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9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3%、14%。

  水运物流更畅通高效。内河集装箱航线增至84条,长三角主要内河港口城市覆盖率超70%,腹地范围实现翻番。浙北内河航道具备三层集装箱船舶通达嘉兴港条件,已建成全省首艘三层96标箱集装箱内河船舶;浙南温丽瓯江航道创新实施海河联运“同港同价”,节约企业集运成本40%以上。

  推动“航运浙江”深入内陆的内河更有发展潜力。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单从内河航运比较优势来看,浙江内河航运以综合交通2.2%的投资、0.8%的用地,承担全社会8%的货运量,单位运输成本仅为公路的1/7、铁路的1/3,能耗及碳排放量仅为公路的1/6、铁路的2/3,是改善浙江交通运输结构、降本增效赋能浙江制造业发展的有效、直接的举措。

  繁忙的浙江内河网和世界第一海港宁波舟山港的强强联合、海河联运,则让“航运浙江”发展脉动更加有力,一张深入浙江腹地、链接全国、延伸覆盖全球的航运网正在形成,而浙江制造走出国门的渠道越来越畅通,物流成本也在降低。

  清晨,杭州港钱塘港区下沙综合作业区一派繁忙。集装箱如积木般被巨型龙门吊精准抓取,装上即将起航的64标箱千吨级集装箱船。

  “从下沙综合作业区周边企业到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海河联运模式与公路运输相比,平均每标箱可节省300元以上物流费用,降低企业20%的综合物流成本。”杭州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已开通8条水上高速通道,超800家外贸企业争相“登船”,2024年“公转水”集装箱量新增12万标箱以上,综合降低生产企业物流运输成本8760万元。

  “客货并举”是这轮“航运浙江”建设的鲜明特色。在杭州武林门码头,随着一声悠长的鸣笛,载满乘客的杭湖线游船在这里起航,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今年以来,浙江交通发布“泛舟浙里”水路交旅融合品牌,推出包括杭湖线在内的13条“必游榜”精品航线。“五一”、国庆假期“必游榜”游客量同比增长超10%,形成“以水促旅、以旅兴水”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