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衢州柯城:城乡融合描绘共富新景

2025-11-27 浙江日报

  连日来,衢州古城历史文化区活力迸发。话剧《寻找“杜立特”》首演,衢州古城2025衢跑活动激情开跑,首届“衢州三怪狂欢节”举办……一系列文体活动接连开展,持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衢州市柯城区以创建衢州古城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坚持“主客共享、景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城区基础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丰富文旅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以“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今年6月,柯城区“古城新区”城乡融合发展轴入选首批(山区海岛县)省级“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名单。该轴以缩小“三大差距”为目标,立足四省边际中心城区核心定位,构建“一轴一带、一城(中心城区)一镇(中心镇)六组团”的环状发展轴,覆盖面积325.54平方公里,涉及2个镇、5个乡、9个街道,串联34个行政村,打造6个片区组团,通过空间优化、产业联动、功能互补,推动产业集群、人口集中、服务集成与资源集聚,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效能。

  中心城区 强核聚能

  11月20日,新建杭州至衢州高速铁路(下称“杭衢高铁”)首趟试运行列车G55611次开始模拟载客,标志着杭衢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这条全长约13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杭衢高铁,预计12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届时将有效推动衢州融入杭州1小时都市圈,提升区域互联互通和城市能级。

  与此同时,柯城还加快实施甬金衢上高速、淳安至江山公路柯城段等一批对外通道项目,以交通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如果说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导,那么产业则是做强城区的核心。近日,在浙江吉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纳米级高端导电粉体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进行建筑基础施工。这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占地62亩,全面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68亿元,将有力推动高端导电粉体实现国产化替代。

  近年来,柯城区以“五链”深度融合牵引新型工业化,发挥巨化、华友、先导等链主型企业作用,精耕氟硅新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电子化学材料三条赛道,全力打造千亿级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城市经济方面,深化“十大行动”,推动规上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

  从产业园区到中心城区,公共服务是产城融合的核心纽带。今年9月,柯城区姜家山乡第一中心幼儿园新城分园增设2个小小班,提供40个托位,专门招收年满2周岁的幼儿。家长陈文平在孩子入托两个多月后打消了顾虑:“听说开设小小班就来咨询,之前担心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够,也放心不下家里爷爷一个人带。送托后,孩子在集体环境中逐渐适应,开始学习基础的自理能力,现在我能够安心工作了。”

  近年来,柯城区加快推动城北、双西港、衢化等片区有机更新,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养老机构国企化运营改革等重大民生改革,持续做优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迭代升级“1+5+N”零工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

  中心强镇 辐射引领

  中心城区是发展轴的关键支撑,中心镇则是发展轴的桥梁与纽带。

  11月17日,位于航埠镇的柯城区生态工业园内,浙江梵西科技有限公司模组车间4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全速运转。公司总经理陈敏说,增资到位后产能实现大幅提升,月产值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

  近年来,柯城持续推进生态工业平台扩容提能,累计盘活低效用地1078亩,精准集聚光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进东巨康、梵西科技、众铭安等18个光电项目,全力打造百亿级光电(半导体)产业集群。今年1月至10月,光电产业占柯城生态工业园规上工业产值的59.6%。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园区已吸纳本地就业人员3000余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4000余人。为了让新居民留得住、过得好,航埠镇全力构建“15分钟品质生活圈”:柯城技工学校、镇内环免费公交、柯城区第二人民医院、K12学校、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市民公园、星级农贸市场、综合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等也将陆续建成。

  完善的公共服务,让人才真正扎根于此。来自安徽的洪新在航埠镇打拼15年,如今已在镇上安家落户,孩子就读于镇中心小学,他本人也于2023年被评为“浙江青年工匠”。

  同时,航埠镇创新镇带村、强带弱机制,整合32个村资源,成立航埠镇振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物业大楼、入股优质企业。2024年18个村实现分红9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航埠镇还打破行政壁垒,联合华墅乡、沟溪乡,成立衢州汇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业务涵盖人力资源、物业服务、建筑劳务等领域,今年营收预计突破1亿元。

  航埠镇负责人说,“一镇带两乡”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联动。他们整合航埠草莓、华墅蔬菜、沟溪水果等资源,依托“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作为山区海岛县省级中心镇,航埠镇探索出一条以光电(半导体)产业为主导、公共服务为支撑、乡村振兴为延伸的融合发展路径,持续推动产业、人口、服务、治理全面融合,通过产业聚人、服务留人、强村共富,更好地发挥中心镇在发展轴中的桥梁纽带功能。

  片区组团 握指成拳

  近日,在柯城区九华乡谷口村的绿手指露天种植基地,胡萝卜、娃娃菜、甘蓝等数十个品种的蔬菜长势喜人。不远处的源口村和新宅村,约90亩有机蔬菜基地建设现场同样火热,33亩设施大棚的钢架结构初具雏形,刚建好的大棚内已开始育苗、种植。

  “12月下旬我们将向长三角城市约400个会员家庭供应首批份额蔬菜,明年1月1日启动常态化配送。”绿手指华东基地负责人刘立平说,他们将在九华乡构建涵盖200余种品类的种植体系,联动新宅、源口、谷口、上清、上铺等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同致富。

  绿手指的落地是九华乡“灵鹫康养”片区生态农业起势的一个片段。该片区以新宅村为核心,联合4村运营。同时依托灵鹫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大荫山丛林穿越、四省边际青训基地一期等项目,即将建成四省边际青训基地足球训练中心、柯城区射击中心、灵鹫山国家越野车体验基地等项目,运动休闲产业初具规模。通过党建联建与强村公司统筹运营,片区还打造了“灵鹫山跑”“灵鹫山养”等子品牌,助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

  今年以来,柯城围绕“古城新区”城乡融合发展轴,聚焦“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以组织共建、规划共绘、产业共富、运营共赢、设施共通、环境共美、服务共享为抓手,推动九华乡新宅村“灵鹫康养”等六大片区组团发展。

  在万田乡,“万家田品”片区以上蒋村为重点,联动周边6个村,通过组建功能型党委统筹资源、协同发展,依托四省边际数字农业科创园,现代农业与村播产业年产值已达5000万元。坞石村“高粱红”共富工坊年产高粱酒10万公斤,萌宠、陈皮、小吃等业态蓬勃发展,助力片区村年经营性收入大幅提升。

  石梁镇静岩村“侠义石梁”片区则围绕金庸武侠文化,以联合党委为引领推动资源共享、难题共破,打造特色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片区年产值达600万元。金庸石梁求学馆基本建成,将与多地研究团队形成联动;村民返乡创办的“贰白手作”及其加工点,已带动200多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沟溪乡余东村“南孔画乡”片区以余东农民画为品牌核心,通过统筹功能衔接推动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推动艺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尤其是余东村新引进的喜作艺术空间、手作糕点体验馆余东画糕等业态,为片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石室乡石室村“鱼跃共富”片区凭借鲟鱼产业打响品牌。片区内的衢州鲟龙科技公司鱼子酱产量位于全球前列,年产值达1.5亿元。片区打造“鲟鱼寻梦”共富工坊,构建“基地+农户+标准化”订单模式,带动周边村共同致富;谋划中的中国鱼子酱文化产业园将进一步推动片区农文旅深度融合。

  航埠镇严村村“古樟高腔”片区深挖非遗与柑橘资源,通过整体出租闲置资源、打造沿街业态联动发展、发展柑橘等农产品深加工,提升片区年产值。严村村是国家非遗西安高腔发源地,该片区通过打造衢橘文化产业园、开发“严小颜”戏曲IP,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步提升。

  柯城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党建联建引领、资源整合共享、产业错位发展,柯城推动城乡融合从“点状突破”向“片区共兴”跃升,描绘出一幅“村村有特色、片片有成效、共富有路径”的振兴图景。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柯城将持续坚持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努力实现发展轴“城乡融合示范轴、开放创新活力轴、宜居宜业幸福轴、服务一体优享轴、衢州有礼人文轴”等五大功能,奋力交出一份具有柯城辨识度的共同富裕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