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安徽向前丨六安霍邱:智创合作 集群进沪

2025-09-15 人民网-安徽频道

  提起养鸡场,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鸡粪遍地、气味难闻的画面。

  然而,9月10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安徽牧翔禽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养殖基地,记者却见识了另一番景象——这里闻不到异味,蛋鸡甚至过上了“数字生活”。

  走进鸡舍,层叠式鸡笼整齐排列,自动喂料机缓缓运转,温湿度、通风和光照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统一键调节,一名工作人员就能轻松管理数万只鸡的“饮食起居”。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自动化设备,传统养鸡业已转型为高效、智能的现代农业典范。

  “现在每天能产出100万枚鸡蛋,这放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这一切都得益于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管理更轻松,养殖成本降低,效益也大幅提升,我们真正走上了智慧养殖的致富之路。”安徽牧翔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国勇表示。

  智慧养殖实现了鸡蛋“产得多”,但如何让鸡蛋“卖得好”?

  马国勇指出,从“丰收”到“增收”,沪皖合作机制为公司发展带来了关键转变。

  2022年,《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方案》出台,上海与六安的对口合作正式提升至国家层面。借此契机,霍邱县农业部门带领养殖企业赴上海,与多家农产品销售企业洽谈对接。

  然而,霍邱鸡蛋打入上海市场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与上海一家企业餐饮渠道合作,第一批鸡蛋发过去后,检测出抗生素,全部被退回销毁。”马国勇坦言。

  为此,企业先后投入2.2亿元完成智能化改造,并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高校开展品种选育与技术攻关,推出“叶黄素鸡蛋”“无抗鸡蛋”“可生食鸡蛋”等高附加值产品。鸡蛋价格也从最初每枚不到6毛,提高到最高2元。

  牧翔禽业的发展是霍邱禽蛋从“散、小、弱”走向“集约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缩影。

  经过三年多努力,霍邱禽蛋逐渐打开上海市场,目前已设立9家销售网点,与多家高校、企事业单位、餐饮及食品加工企业建立起直销网络。

  “仅去年,霍邱禽蛋综合产值就超过20亿元。现在每天销往上海的鸡蛋达200万枚以上。今年以来,霍邱鸡蛋在上海卖了6000多吨,同比增长8%。”霍邱县畜牧发展中心副主任吕李明说。

  在沪皖合作机制下,霍邱县朗德鹅产业也借势崛起。

  在霍邱县孟集镇,朗德鹅已形成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年产值达18亿元,还通过引入法国种源和科技合作,突破“卡脖子”问题。安徽鸿鹄朗德鹅育种科技有限公司的投产运营,推动产业走向高端。

  此外,还有霍寿黑猪也在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下焕发新生。安徽安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8个黑猪产品获国家绿色认证,户胡镇保种场正积极申报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和疫病净化场示范点,逐步构建起品牌化、精品化的现代畜牧体系。

  吕李明表示,“十四五”期间,霍邱县畜牧业总产值达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肉类产量达18万吨,禽蛋产量达6.5万吨。

  在他看来,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条清晰的农业现代化路径:政策引导搭建框架,科技赋能提升效率,市场合作扩大销路,品牌建设提升价值。

  从“一盘散养”到“集群进沪”,从“低附加值原料”到“高端品牌产品”,霍邱农业正在智慧赋能和区域协同中,走出一条内涵式、高质量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