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安徽向前丨滁州全椒:“动力心脏”搏出新动能

2025-04-27 人民网-安徽频道

  从汽车船舶到农业装备、工程机械,作为“动力心脏”的内燃机叩开了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门,也点燃了现代生活的引擎。

  在滁州市全椒县,安徽“动力心脏”的起源地——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柴集团”)已经“跳动”了76年。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柴油机上市企业,它曾凭借着S195单缸柴油机杀进内燃机市场,继而推出R175单缸柴油机这一现象级产品,又在多缸柴油机时代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作为一家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如何保持“年轻”?近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走进全柴集团,这颗“动力心脏”满溢着“新鲜血液”的蓬勃脉动,有力而激昂地回应着时代的叩问。

  增程赋能,柴油机应用再升级

  “这款基于Q平台打造的Q23增程发动机,是我们新推出的产品。它搭配17度锂电池,峰值功率能达到120千瓦,可以轻松满足高频次、高效率的输出需求。”全柴动力技术中心新能源项目经理朱波介绍道。

  与传统柴油发动机相比,这款发动机动力更强更节油,相当于给发动机加了台“充电宝”,正如其名称所言,能够让车辆跑得更远了。

  “以Q23发动机适配的轻型卡车为例,60L油箱加满油可以行驶750公里,装上增程器后,纯电驱动还能再行驶50公里,综合来看,每百公里油耗可以降低15%。”朱波算了一笔账,“每年能为客户减少1万元的燃油成本。”

  节油效率高、续航里程长、无极变速等一系列优点,增程器让柴油发动机也能拿到新能源的“入场券”。不止于此,在Q23发动机上,还有一块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大脑”——整车VCU控制器,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动力分配和能源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增程发动机,当前全柴还在DHT混动变速箱、电驱桥等新能源赛道同时发力,产品已小批量投放市场。”朱波认为,传统产业需要立足已有产业优势,把牢技术命脉,才能在新能源时代占得先机。

  氢启未来,新能源储备开新篇

  面对传统企业在新能源时代转型,全柴集团并不只是个“加入者”,更希望成为“领跑者”。

  氢燃料热值高、清洁无污染且性能安全,是理想的清洁能源。2017年,全柴集团瞄准氢能的未来市场,携手上海交通大学致力于攻克氢燃料电池技术难题。

  历时7年,全柴集团下属企业安徽元隽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隽氢能”)突破了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质子交换膜,从而开发出了全柴元隽66kW氢燃料电池系统,主要面向公交车市场。

  “这个看起来像保鲜膜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拳头产品’——质子交换膜。”展示厅内,元隽氢能董事长张俊春指向一款看似“平平无奇”的薄膜介绍道,“目前它的厚度已经达到8微米,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人民网安徽频道了解到,如今元隽氢能不止将质子交换膜用于氢燃料电池中,还计划将其广泛用于全钒液流电池、PM电解质等电解水制氢领域,进一步扩大氢能的应用场景。

  全柴集团的创新之路,是一家“老企业年轻化”的缩影,也是全椒县内燃机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2019年,全椒县节能环保内燃机特色产业集群获批首批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全柴集团为龙头,悦达实业、兴达机电等企业为核心,以及一大批节能环保内燃机及核心基础零部件加工企业在内的特色产业集群。

  面对新环境的冲击,全椒县政府一手紧抓强链补链,推动集群发展壮大,另一手紧盯拓展场景,打造氢能产业标杆。双管齐下,对辖区内燃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保存优势,稳步发展寻找平衡点。

  今年以来,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66.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57亿元;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33.9亿元。其中,全椒县与安徽联氢公司签订氢能安全检测与研发项目,在氢能产业领域将实现新的突破。

  破旧立新者生,守成畏变者退。今日全椒,这场以“新”破“旧”的攻坚战战斗正酣——全椒县这颗“动力心脏”,正以创新为引擎,与时代的节拍同频共振。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这颗“心脏”的每一次跃动,都将是安徽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铿锵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