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创新发展壮大口岸经济

2024-12-06 经济日报

  作者:高振勍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前不久,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政策实施后,将有河南省郑州铁路口岸等共计37个启运港、离境港被纳入退税政策实施范围。此举对于促进口岸经济的繁荣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口岸经济实现长足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6.1%,高出全球增速3.1个百分点,世界排名升至第二位。全国口岸货物贸易进出口量大幅提升,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9.1万亿元,国际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2年的13.5%。一系列政策也相继出台。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优化口岸服务、加强口岸建设、深化口岸协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今年9月份发布的《关于智慧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初步建立口岸各参与主体智慧互联、协同联动、高效运行的良好生态,部分口岸智慧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口岸,引领全球智慧口岸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推行限制进口或提高关税等政策,对口岸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部分口岸之间存在功能重叠和产业同质现象,导致在招商引资、物流组织等方面竞争较为激烈。此外,金融、保险、法律等配套服务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也影响口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多措并举,持续放大口岸优势,全力提升水运口岸建设水平。

  一方面,推动口岸经济全产业链创新发展。通过深化跨境电商海关监管综合改革,强化跨境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开发智能导航、智能安检、智能咨询等智慧口岸应用场景,建设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持续打造智慧口岸生态系统。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探索“口岸+枢纽+通道+平台+产业”协调联动模式,合理布局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口岸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推动口岸经济错位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极。

  另一方面,培育本土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供应链龙头企业和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提升跨境寄递服务水平和国际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推动口岸与贸易、产业深度融合,聚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保税文化等“保税+服务贸易”业态,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支持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沿边临港产业园、国际陆港发展,推动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和产业链衔接,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还应努力激发跨境消费活力。推动综合保税区扩区,发展“跨境电商出口+功能性口岸进口”双循环模式,扩大进口医药、水果、化妆品等特色商品进口规模,丰富消费品供给。释放进口潜力,扩大国际优质商品供给,打造食品、酒类、医药等多个进口商品集散地,实现海内外优质商品、资本、信息等高度聚集。支持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冷链、文化旅游等业态,形成特色区域性生产基地和商品集散中心,助力兴边富民。(高振勍)